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金融司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加强财政金融管理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湖南省财政厅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夯实农业保险基础,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全省财政金融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财政支持金融发展持续发力。

  一是补短板,构建金融发展政策体系。金融业发展不足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2016年,我们根据省领导指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协助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完善了顶层设计,提出了行动纲领。同时,我们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积极研究财政支持金融发展激励政策,将新设金融机构奖励专项资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直接融资补助专项资金、融资创新考评资金等12个专项整合为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初步构建了从金融机构新设、涉农贷款奖励、融资产品创新、信贷风险补偿到信用环境建设等在内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2017年累计安排财政金融发展专项资金6.54亿元,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政策效果初步显现。截至2017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9922.9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81亿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5个百分点。

  二是搭平台,提升地方金融企业服务水平。为打造省级金融控股旗舰,我们支持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改组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成为我省重要地方金融控股平台,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推动组建了资本金40亿元的省融资担保集团,并以担保集团为龙头,以股权投资为纽带,构建覆盖全省的融资担保组织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再保余额达到1500亿元。为提升三农服务能力,支持省信用联社改革,目前,全省已在原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了102家农商银行。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放大效应,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省设立了总规模8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目前签订合伙协议的子基金6支,总规模48.5亿元,社会资本出资36.5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12亿元;签订发起人协议的子基金11支,总规模约250亿元。为落实中央关于农担体系建设政策性、专注性、独立性的要求,改组成立了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公司迅速推出多款惠农担产品,截至201711月底,共审批担保项目1547个,担保额29.21亿元,其中粮食贷”971笔,担保贷款5.77亿元;特别针对今年6月下旬以来的严重暴雨洪水灾害,公司及时研究开发救灾贷,目前审批项目157笔,担保贷款1.2亿元,有效支持了灾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是强供给,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严格落实财政部关于普惠金融发展专项奖补政策省级配套资金的要求,5年来,中央和省财政共给予1312家次县域金融机构5.99亿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108家次村镇银行给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3.91亿元,鼓励金融机构扎根农村,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研究设立农村金融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培育金融要素交易市场,支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近两年来,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支持全省3018个贫困村建立农村金融扶贫服务站,支持浏阳、沅陵、新田等11个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式,在51个贫困县推广园区财银保,对园区工业企业稳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比达到15%以上的,财政对贷款利息和保费最高给予80%的补贴。

  四是助双创,优化财政补贴方式。为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会同相关部门从机构设置、部门职责、贷款管理、资金筹集等各个环节建立全省统一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夯实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基础。截至20178月底,全省设立创业贷款担保机构112个,创业担保贷款余额70.78亿元。为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5年来,对201家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或发行私募债的中小企业给予1.5亿元补助,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投入近2000万元支持省内区域性股权市场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举办小微商学院资本前沿论坛活动,服务企业挂牌融资。截至2017年底,我省新增主板上市公司17家,首发融资70.27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116家,境内上市公司总数居全国第10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挂牌企业240家,位列全国12位;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478家,累计挂牌企业2975家,位列全国第8位。

  (二)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步推进。

  一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财政部门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2014年,湖南被列为财政部PPP模式推广运用试点省以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省财政厅于2014年成立了PPP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PPP各项工作。2016年,设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为推广PPP模式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多方引导社会资本。为帮助全社会更好地认识PPP,我们持续开展了分层级、分部门大规模宣传培训,召开新闻发布会,承办世界银行GIF第三次咨询委员会和财政部“PPP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编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1000问》等实操读本,在全省上下营造推动PPP工作的良好氛围。2016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四座城市、五场会议、跨区联动的推介活动。2017年在北京举办了央企湘企一带一路产能合作PPP对接活动,在上海参加了PPP国际论坛活动,积极推荐我省PPP重点项目,广泛招揽社会资本参与我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产生了较好影响。

  三是持续构建支持体系。制定出台《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试点工作方案》,从PPP模式适用范围、项目流程、财政管理职能和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制定《湖南省部分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前期费用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对民间资本投资关键民生领域和具有稳定充足经营性收入的PPP项目给予前期费用补助。建立湖南省PPP示范项目联点工作制度,加大对示范项目指导和支持力度。截至20179月,我省推出的316个省级示范项目中,已有85个项目进入执行阶段,总投资1542.33亿元;67个项目进入采购阶段,总投资881.42亿元。39个部级示范项目中,已有22个项目进入执行阶段。我省宜章县、吉首市PPP推进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四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建立三库一平台,通过公开征集评审,目前有咨询专家102位,咨询机构114家,全省所有PPP项目均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并对社会公开。重点打造三个系列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即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按照全面覆盖、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计划投资150亿元,分三批整体打包、集中推进全省28 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PPP项目。以市州为单位,统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选择一批重点县市,分批建设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县域内的收集体系。污水处理PPP项目。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对民间资本投入的新开工PPP项目,符合要求的给予PPP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引导项目加速落地。为规范推进项目,将PPP项目与政府债务联动管理,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严格执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对项目涉及的政府支付责任纳入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2017年,对全省PPP示范项目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推动地方PPP改革和落地进程。

  (三)以保障农业生产为主旨,农业保险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一是不断拓展农业保险广度深度。通过十年的发展,我省已经形成中央、省级、县级3个层次的农业保险补贴品种体系。其中,中央品种10个,基本覆盖关系国际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省级品种12个,基本涵盖我省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县级特色品种38个,基本满足了不同区域农户的差异化需求。2016年,实现保费收入26亿元(其中:中央品种21.5亿元,省级品种4.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保费补贴9.64亿元,省级财政保费补贴6.55亿元,市县财政共承担保费补贴2.78亿元。据统计,2017年全省农业保险规模30.8亿元,各级财政保费补贴22.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1.2亿元,省级财政补贴7.43亿元,市县财政补贴4.1亿元),是2007年的4.48倍,年均增长17%。近两年来我省通过整合资金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保险,结合农户多元化的农业保险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保险扶持政策,不断创新丰富农业保险产品。201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稻制种试点,为我省的9个国家级制种基地,38.99万亩杂交水稻常年制种提供了保险保障,为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销大省发挥重大作用。为支持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省财政厅联系省扶贫办,从扶贫资金中专门拿出资金开展了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补贴试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参与精准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分别给予90%70%的省县两级财政补贴,涉及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助推扶贫攻坚战稳步实施,目前开发了包括经济作物、中药材、特色水果、特色养殖等在内的40余款地方扶贫农业保险产品,基本形成了肉蛋奶禽、茶菌果蔬等扶贫重点产业,在湖南扶贫开发四跟四走的成功实践上,将保险机制运用到脱贫攻坚工作,探索了保险跟着脱贫走的模式,由大水漫溉精准滴灌转变。我省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县级农业保险进行奖励,鼓励县级财政根据当地特色农业经济产业,有针对性开办县级特色农业保险。通过这项政策的落地,促进了地方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2017年,我省又在2016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全省34个生猪调出大县,稳定了广大养殖户的收益预期。另外还开展了符合我省灾害特点的巨灾保险试点,包含居民人身死亡巨灾保险、农房倒塌巨灾保险和大宗农产品巨灾保险。2017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暴雨洪水灾害,我们及时启动巨灾保险理赔应急响应机制,理赔1.2亿元,赔付率127.7%,巨灾保险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使保险机制成为了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补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地方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湖南日报、红网、人民日报竞相报道,广大网民热烈点赞,社会反映良好。实践表明,农业保险是稳定器放大器、助推器,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显著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农业产量稳步增长,推动了地方经济稳健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为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全省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全省上下构建了多部门、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工作管理体系,搭建了乡乡有专(兼)干、村村有协保员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乡镇农险办公室3230家,乡镇农险专(兼)干4954人,农险协保员46768人。为广泛普及农业保险相关知识,我们努力做到电视上有画面,广播里有声音,村组中有图片,手机里有短信,农民手中有宣传折页,提高了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激发了农户的参保积极性。此外,我省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保险学术研究团体-湖南省农业保险研究会,目前已有个人会员286人,团体会员53家,合力为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出谋献策。

  三是严格规范农业保险工作秩序。近年来,我们陆续出台《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农业保险工作考核办法》《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等系列农业保险发展及管理制度,明确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方式、农业保险模式、具体操作、监督管理、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内容,要求各保险公司完善承保、核保、查勘、定损和理赔流程,坚持做到惠农政策、承保情况、理赔结果、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五公开和承保、定损、理赔三到户。每年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湖南保监局、省农委、省林业厅、省金融办等单位开展农业保险现场核查及考核工作。2017年我厅由厅监督局牵头组织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双随机的方式抽查了全省15个县市,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县市财政及相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理,并向5家承保公司的省级分公司下达处理决定。通过查问题、纠错误、促整改引导各地在整改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本区域内农业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保险公司进一步规范农业保险经营行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财政金融管理工作一头连着财政,一头担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走金融支农的道路,把支持农业生产作为补短板转方式的政策结合点。我省农业面临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约束偏紧、生态逐渐弱化三块短板,与此相应,农村金融也面临抵押质押资源过少、风险补偿机制缺失、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开展财政支农工作中,我们找准积极财政与普惠金融的有效结合点,推动金融机构向下沉、服务广覆盖和技术新突破。做强做实农业担保体系,鼓励加快向县域拓展业务范围,有效增信三农。改革农业保险模式,探索巨灾保险共保模式,建立省级特色保险品种可进可出的调节机制。大力推动贫困县工业园区财银保,助力金融精准扶贫。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

  二是坚持走金融惠民的道路,把扶持弱势群体发展作为保民生调结构的政策结合点。小微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收就业的中坚力量,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我们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定向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参与促进就业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等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推动地方融资性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走金融改革的道路,把助力金融改革作为促发展防风险的政策结合点。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金融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促发展和防风险的结合点。一方面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地方金融体系,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放管结合,建立负面清单,规范实施PPP模式,严禁借道PPP变相融资行为,构筑财政金融风险防火墙,维护地方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18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