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金融司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浙江温州:做好财政“三篇文章”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全国首个获批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近年来,温州市财政大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做好“转型升级、融资担保、优化服务”三篇文章,取得显著成效。

  一、做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文章。一是创建政府引导基金助发展。设立20亿元的转型升级产业基金、10亿元的科创基金、10亿元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2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率全省之先获批国家“清洁基金”绿色交通项目贷款6900万元,形成财政金融“组合拳”。出台《温州市政府产业基金财政鼓励政策》,积极谋划基金2.0版,加快产业基金落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助发展。首创“跨省域合作、多政府多主体参与”的模式,联合嘉定区等地共同设立规模超5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并在温州市单独设立办事处,目前已有23家企业列入意向合作项目库。同时,科学制定嘉定科创园建设资金保障方案,统筹安排5749万元资金,落实园区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相关费用,着力搭建产业协作平台,更好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资源外溢。三是支持高新企业创新创业助发展。依托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成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获国家级专项资金奖励2500万元。鹿城、瓯海、永嘉列入2020年浙江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重点县(市、区)。市级安排科技口产业政策兑现保障经费1.9亿元,保障兑现企业研发费用补助、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系列科技创新创业政策。

  二、做好融资担保体系构建文章。一是率先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支持民营龙头骨干企业和培优企业发债、贷款融资增信,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信等业务,首期到位注册资本金19亿元,为民营龙头骨干、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超13.7亿元,居浙江省地级市同类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前列。二是创新设立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助推普惠金融。2015年设立全国首家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信保基金,初设规模8.5亿元,首期到位3.2亿元,累计为全市4578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89.5亿元。引导银行信贷政策向轻资产、无抵押、无企业信用记录的“零信贷”小微企业倾斜,“首贷”小微企业占比高达26%;通过给予小微园、人才创业、帮扶类企业等10%-60%不等的担保费率优惠,并引导合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2018年以来累计为小微企业降本减负5500多万元。三是政银担三方合作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研究起草涵盖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发展、资本补充、风险补偿、绩效评价和尽职免责的“1+X”文件体系,全面优化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环境。积极向上争取风险补偿和奖补资金支持,2018年以来累计获各级财政近6000万元奖补资金。召开小微企业融资专题会推动银担企合作签约,实地走访现场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政银担合作建立4个总规模56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与浙江省担保集团及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协力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题。

  三、做好民营企业优化服务文章。一是在产业政策兑现上“谋新招”。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原来的178个产业政策整合成5个新政,创建产业政策刚性兑现惠企“直通车”。1-9月全市财政部门刚性兑现资金21.26亿元,惠及企业近2.3万户次,大大提升企业享受产业奖补政策红利获得感。二是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出实招”。严格执行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政策,主动落实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累计为企业降费46.1亿元;2013年以来全市共减免涉及27个部门的94项收费,合计减收9.79亿元;同时,重点围绕93个清费减负事项,对清费减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三是在上门服务企业上“亮真招”。结合财政职能和工作特点,创新开展“把大局服务好、把部门服务好、把企业服务好、把群众服务好、把基层服务好”的“五好服务”活动,实行常态化挂钩联系制度。今年1-9月累计走访企业442家,解决困难问题1220个。如针对某企业提出的采购工程项目标前预算审核流程耗时长、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市财政局多方调研并组织专题研究,取消预算审核前置程序,惠及105个项目共1.18亿元,平均审核时间缩短1-3个月。

  下一步,温州财政将以获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试点为契机,深化金融综合改革2.0版建设,不断建章立制、减本降负、优化服务,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财政动力。

  (供稿:温州市财政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04日